2012年12月3日 星期一

18+性開放迷思


18+性開放迷思

2
撰文:洪佩楠 攝影:曾慧明

早前有研究指,估計於2020年,將有4800萬位單身人士,而出現此現象的原因之一,是因為性觀念愈來愈開放。「性交」的功能是繁衍後代,也可是為 了滿足兩性的性需要。「性開放」不再是新鮮事,為滿足慾望,有人選擇與情投意合的人發生性關係,一於懶理「婚後才可有性」的觀念。
4800萬人,相比全球多於70億並持續增長的人口來說,實在微不足道,但難保這數字的膨脹,會隨著爆炸性的資訊較人口增長快得多。到頭來,願意結婚的人越來越少,隨處發生性行為的人越來越多,這裡將會是怎樣的世界?
(本專題含成人情節,敬請家長陪同子女閱讀。)


「你有冇咩咩呀?」



早前有前立法會議員說:「若女士只是選擇自己一個獨身生活,而令她更舒適、更開心的話,我覺得這是她的選擇;但如果為增加性伴侶,或者令性觀念開放,我相信這牽涉到很多道德操守問題。」此話既出,立即惹來各階層女士群起圍攻。
她們如此忿怒,是因有感言論將其的感情狀態或單身的選擇,跟「性濫交」扯上關係,侮辱尊嚴。不過當今社會,確有人樂於從肉體關係中尋找「只在乎曾經擁有」的愛;在香港尚未推行性教育,這風氣早在外國盛行。

同居最緊要開心


「我在英國讀書的時候,曾在校內的聖誕舞會中,看見禮堂門口放了一籃子避孕套,甚至有傳單教女孩打事後針……」Kitty在中學時期信耶穌,並 以結婚為拍拖的目的。這位乖乖女曾在英國讀書,當地的性開放文化令她大開眼界,「我在宿舍不時看見有女同學帶男孩回房。事後甚至會張揚自己已與男友有性關 係。只要交了老外男友,她們就會討論大家的性問題,毫不忌諱。」
長大後,Kitty身邊也不乏與男友同居的非基督徒好友,「我的朋友中有些曾經同居,她們視婚前性行為是普通的事。她們反而會問我,我是否因信仰的『限制』而沒有那回事。她們認為只要有了固定的男朋友或女朋友,有性關係是平常的事。」

她的朋友各持同居的理由,包括為了解對方而嘗試一起生活,當然包括性生活。「有些人朋友是因為男友建議一起供樓,但心態上未想結婚,於是就『順理成章』 住在一起。」她發現就連她們的父母也視之為平常,「他們心想最重要是兒女開心,甚至提醒過,只要搬了出去後不會哭著回來,那他們便會放心。」
Kitty由信耶穌開始,已向男友表明自己的立場,「因為不是每個有信仰的人,都會在反對性行為的立場上『企硬』,但我堅持站穩,相信這是信仰 給我的提醒。」在她的堅持和選擇下,終找到真心相愛的另一半,他是Joyful Matching的其中一位創辦人Terry。
Terry對於部份人選擇單身,有這樣的看法:「性開放是令人選擇單身的其中一個原因,因他們誤以為有性行為或有多個性伴侶,能代替心靈需要, 這才是他們騙自己的謊話!心靈伴侶是需要經營的。我認為女孩通常是有愛才有性,所以當她們願意獻出自己的身體後,表示其對愛的渴求其實更大,倘若發生一夜 情,她們在事後會倍感失落。」
Terry有一位親友在19歲時未婚懷孕,他當時十分驚訝,但可幸的是她與男友結了婚。


男孩也吃虧



kitty與Terry認為,婚姻才是愛的延續。
他亦認為:「如果那親友是一位男孩,我不會覺得他所付出的會較女方少,因為我們期望他會負責任,這是很重要的道德觀念。其實婚前懷孕,雙方的付出一樣 多,但一般會認為女方因懷胎而吃虧。其實男方在沒計劃下要養育一個孩子,對他的事業發展或實現理想是一個障礙,他所負擔的責任也不小。至於誰吃虧一點,這 根本沒得比較,大家的付出各有不同。」
雖然性開放成為風氣,但他沒因而超越道德底線。他跟身邊的朋友有同樣的堅持:「我的朋友都未曾與女友同居,甚至認為同居是浪費時間,既然大家情投意合,為何不結婚?我和朋友都在健全的家庭中成長,從原生家庭學會如何經營家庭。」
從信仰和父母的戀愛模式中,他們發現社會有愛才和諧,但那份愛不是從性關係中建立,而是從雙方的相處及養育下一代的過程中發揮出來,「有性沒愛的關係沒有果效,即使是男女朋友,只為滿足雙方的慾望而發生關係,可能當中有愛,但沒有延伸性。」Kitty說。

「結拜」夫妻?


莫牧師指,若信徒遇上性的疑惑,牧者應助他們走出心理困局。  可能有人會這樣想,既然未結婚,那我「自我解決」不算有罪吧?有一位基督徒男藝人曾分享信主前對自慰的看法,「……曾有一段時間,我認為自己可獨個兒解決性需要,不需有伴侶!但每次完事後,都會感到失落。」
「人可以透過其他方法來紓緩性慾,而性是牽涉身、心靈發展的,故不應只滿足自己的肉體需要。」愛群道浸信會主任牧師莫江庭說,雖然自慰的過程看似不涉及其他人,但不等如沒犯《聖經》中的姦淫罪──耶穌曾說:「凡看見婦女就動淫念的,這人心裡已經與她犯姦淫了。」(太5:28)自慰時的腦袋,必有性幻想的對象,而這些對象多半不是自己的情人。
說得白一點,會透過自慰解決問題的(註一),不限於男性;單從網上輸入「情趣用品」作搜尋,已能發現用家對象多以女性為主。曾有調查(註二)指出,未婚女性自慰解決性慾的習慣,較已婚女性高。

單身第三者


從前叫人看了臉紅的女模祼體照片,如今已算不上是甚麼,媒體的畫面要滿是一群擺出富性意味的坦胸女郎及半裸男模,才稱得上「有睇頭」;明示暗喻地將性關係包裝成建立人際關係的工具。
莫牧師曾接觸一位單身的信徒,與一些已婚的人發生關係。「他沒刻意選擇發生關係的對象,但對兩性存有偏差觀念,可能是自我形象偏低,於是透過佔有別人而獲得成功感;當發現自己能成功奪得有家室的對象,便更肯定自己的魅力和存在價值。」
總有人拿「貞潔」開玩笑,但莫牧師認為,這些人的心內某程度上是欣賞的,「因為在世上有幾多人會喜歡濫交?人是有靈性的,那些因心靈空虛而尋找 性伴侶的人,其實會為有性沒愛而自責。」他比喻說,若將性行為看作建立人際關係的途徑,那性只不過如吃飯洗澡的生理需求般,人也不會看見為性關係而付出的 代價會有多大。

以嫉妒之心 度情人之腹

套用世俗的看法,男人不願別人打量自己的另一半,自己卻會想著擁有別人的另一半;而女人會用盡方法箍緊情人的心,在未婚前付出身體,雙方「無名無份」的性伴侶身分卻只會增加不安和恐懼感。
「有良知的人,心底是明白肉體關係不能享受性的,因為完整的性關係其實是身心靈的契合。所以未信的人會知道他們與別人的性關係,其實是為了滿足肉體需要,但心靈並不滿足,亦擔心對方與其他人也有性關係。」莫牧師說。

只是動物性行為

容許筆者作這大膽的比喻,在顧名思義是為滿足性慾而發生的「一夜情」中,男女雙方在一輪挑逗後便脫光衣服發生性關係,第二天一覺醒來便像陌路人般;這跟動物的求偶及性交行為沒兩樣──只不過是在私隱的空間進行,再將之包裝成浪漫、激情而已。
莫牧師坦言,性是人的生理需要和具繁殖的功能,但在上帝造人時,已展現人應有終生眷屬的概念,因此不應只為滿足性需要而展開關係。
在他所接觸的輔導個案中,曾有一對準新人信徒發生婚前性行為,「既然雙方一路有性的關係,那他們結婚不結婚也沒分別,但這關係會失去『結合』在 婚姻中的意義。」他倆在牧師勸導下,在婚後才重新展開性生活,「當他們名正言順地享受這份神所賜的禮物,便從性生活發現彼此的吸引力,提昇感情。」
「《聖經》雖沒指明人在婚後才可有性生活,但《希伯來書》直指床不可污穢,便可見性生活僅限於在婚姻中出現。當一對戀人有性關係,理論上在神面前已是夫妻,但夫婦關係要通過婚姻制度才被認可,亦更顯婚姻的神聖,而基督徒是應該服從地上的法律的。」
保羅說:「與其慾火攻心,倒不如嫁娶為妙。」(林前7:9) 但在現時的教會,找對象並不容易,「我希望單身的弟兄姊妹明白,單身有別於『獨身』。有時候,單身人士會局限自己若在某個年齡結不成婚,便認定自己一輩子 都找不到另一半。其實不然,我認識一位單身的女宣教士,在58歲時回國後才找到另一半結婚,她從不認為自己是獨身。」單身弟兄姊妹的生活,也可有另一番精 采。

冇腳雀仔很有型

 
Joe說,心靈伴侶是需要經管的。這句話有點老土,但總有單身男士自認「冇腳雀仔」,為自己到處留情而又不羈瀟灑感到自豪。說穿了,就是未玩夠,但任誰都明白,年齡與尋找伴侶的機會成反比,到了有一天「冇人同你玩」的時候,還會大聲地說自己是那隻殘缺不全的小鳥嗎?
「他們有的感到自己很『有型』,不只男士,甚至有女孩也開始這樣想。這輕視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,每次事後只會更失落。心靈伴侶是要經營的,不是從性關係入手。」Joyful Matching的另一創辦人兼配對顧問Joe Wong剖析說。
「有人認為性開放是個人自由和權利,這或許是某些人的選擇,也可能是藉口,更可能是病態,以為有許多男女朋友或性伴侶才可滿足心靈的空洞,加上 找個人有性行為很『方便』,於是不積極尋找終身的另一半。」他回顧20、30年前的社會,單身男女並不尋常,但現在風氣已大不同,婚前性行為或有性無愛的 性關係成為新選擇,從在人眼中是「傷風敗德」的事變得廣為人接受,甚至正常化。
對於單身卻未想結婚的朋友,Joe認為他們是因為不知道自己心內需要甚麼、害怕寂寞,「『未玩夠』只是藉口,何時才真的『玩夠』呢?除非有一天他醒覺過來,否則只會無止境地繼續過沒有心靈伴侶的生活。」
說明是「玩」,就是「For Fun」,但這樣的快樂來得快也去得快,Joe比喻這過程有如擦火柴,轟烈地展開關係,不過沒有用心經營,結果只換來瞬間激情。縱然或多或少也付出過感 情,但終究是在缺乏了解下相愛,少不免發現對方與自己的期望落差大,失望與磨擦便成為分手時的傷害。
「現在的人較短視,為填塞心靈的空洞便隨便談戀愛,為免負責任而不願承諾甚麼,更將承諾跟老土扯上關係。像擦火柴般的短暫感情,其實是在虛耗生命,因為展開關係那刻是要傾盡情感的。」Joe道出時下部份單身人士的感情狀況。
Terry分析,人的性觀念會隨時間、體力和思想而改變,「性觀念開放其實是有時限的,高峰期大約在20至30歲左右,但總會有成熟的時候,開始期望建立家庭。除了體力外,思想成熟了,就會懂得與人相處,會顧及別人感受。」

別放棄福份


現時男士普遍於30多歲才成家立室,Terry表示,其實許多男士心底都有建家的概念,只因忙於發展事業,才將結婚放在較後的優次,「當經濟能力穩定,而又看見身邊的朋友都結婚,那個成家的意識便會抬頭。」
Joe補充,二十多歲不但是打拼事業的時候,也是建立家庭的黃金時期,「這時是事業的起步,不會太忙碌,加上沒太多顧慮,可以有多點時間擴大自 己的社交圈子,認識異性、拍拖。」他建議單身人士多點出席不同的聚會,「若缺乏新群體,就沒有new face,於是莫說new friend,更不用指望能認識男、女朋友!」
從另一角度看,若選擇單身或不生育,可能造成人類滅絕的危機,「可能會像日本那樣人口老化急速,整個地區也失去動力。」Joyful Matching以建立基督教家庭為大前題,將信仰中的和諧概念延續到下一代,「家庭是生產愛和製造和諧的重要單位,況且婚姻和生育孩子是神給人的應許和 祝福,那選擇不婚,不就是放棄這福份嗎?」
註一:參照生命及論理研究中心的「香港基督徒沉溺行為調查2010」第52頁,「未婚男性受訪者接觸色情資訊的習慣比已婚者高出17.1%。在自行 解決性慾(性幻想或自慰等)的調查上,約一成男性受訪者(9%)『幾乎每天一次或多於一次』進行上述行為」「20 ﹣26歲組別在上述的性(色情、自慰 / 性幻想、婚前性行為)沉溺情況最嚴重,其次是27-33歲組別,而未婚者的沉溺較為嚴重。」

註二:參照生命及論理研究中心的「香港基督徒沉溺行為調查2010」,其中「女性自行解決性慾習慣」(按婚姻狀況),未婚女性受訪者自行解決性慾的習慣,較已婚女性高出18.4%。
http://grateful-heart.org/WonderfulGrace/content.php?article=3670